AI制药产业化落地提速 会是下一个风口吗2
发表时间:2024-06-04 11:22 AI的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制药行业亦不例外。 在港交所特专科技上市新规(简称“18C章”)推出14个月后,日前,头顶“AI制药”光环的晶泰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引发医药行业高度关注。 作为细分赛道的“独角兽”企业,晶泰科技于2015年9月创立,在上市之前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累计融资额接近8亿美元,随着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估值也不断攀升,目前已达到140亿元人民币。 目前,AI在制药领域的潜力愈发受到市场聚焦,产业链无不希望通过AI技术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加速新药上市,从而为行业带来医药研发创新的新路径和新工具。 虽然AI制药技术迄今没有研发出一款真正上市的药物,但市场对该领域前景充满信心。业内人士指出,晶泰科技港交所过聆讯,意味着该公司已经通过了上市前的重要审核阶段。晶泰科技的成功上市可能会激励其他AI制药企业加快发展步伐,对整个行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港交所的“18C章”新规于2023年3月31日正式生效,为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了新的上市途径。18C章最大的特点就是降低企业的上市门槛,允许特定行业的公司在满足一定市值、研发投入和投资者要求等条件下上市。 晶泰科技是按照“18C章”路径第二家递交招股书的科技企业。 根据聆讯后资料集,晶泰科技是一家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主营业务分为两大块:一是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二是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专注于识别和开发对特定疾病相关靶点表现出药物活性功能的分子。从靶标验证、苗头化合物识别、先导化合物生成、先导化合物优化至临床前候选药物推荐,涵盖小分子、抗体、多肽、ADC及PROTAC等各种模态。 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固态研发服务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即固态研发服务专注于分析固态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是药物和材料科学研发的关键。 晶泰科技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药物发现合作的交易预付款、里程碑付款、或有付款及/或特许权使用费,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及固态研发服务的交易服务费,以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的订阅服务费。 作为一家未商业化公司,晶泰科技最近三年的收入实现了迅速增长,由2021年的人民币6279.9万元增至2022年的人民币1.33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1.74亿元,CAGR为66.7%。收入的大幅增加和业务迅猛增长证明了晶泰科技商业化能力和业务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高额的研发费用和行政开支等让晶泰科技的整体净利润表现尚不理想。资料显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晶泰科技年内亏损净额分别为21.37亿元、14.39亿元及19.14亿元。
尽管在3年内亏掉54.9亿,鉴于晶泰科技正处于新兴行业的发展赛道,市场对AI制药领域充满信心,自成立以来,晶泰科技已完成八轮投资并筹集约7.32亿美元的资金。 资料显示,晶泰科技的客户主要包括中国及美国的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来晶泰科技分别有75名、120名及187名客户,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占同年总收入的61.8%、49.6%及36.3%。其中包括辉瑞、强生、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韩国大熊制药株式会社及德国默克等。 AI制药,指的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并加速新药上市的进程。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药物靶点识别、候选药物分子的筛选、药物性质预测、临床试验设计优化等多个环节。 自2015年起,AI制药领域迎来了一批新兴企业的迅速崛起,一大批优秀的国内AI制药公司也逐渐涌现,成为国内AI制药赛道中的“头部选手”。比如: 成立于2014年的英矽智能,是全球领先的AI驱动生物科技公司。英矽智能的核心产品ISM001-055是一种小分子候选药物,主要通过抑制TRAF2和NCK相互作用蛋白激酶(“TNIK”)(一种新发现的抗纤维化靶点)来治疗纤维化相关适应症。截至2024年3月19日,英矽智能拥有涵盖纤维化、肿瘤学、免疫学及其他治疗领域的15款候选药物管线,其中六种已取得进行临床试验的IND批准。 成立于2018年的望石智慧,是全球范围内最早将研发重心放在AI+小分子药物生成应用场景的公司之一。其分子设计软件平台,也已被多家顶级科研机构和药企采购,成为国内首款商业化落地的AI药物分子设计软件。 成立于2018年的燧坤智能,孵化于清华大学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推动新药研发、转化医学研究、赋能临床应用,以解决生物医药领域面临的临床前阶段药物候选分子发现成本高、成功率低、周期长等问题。 事实上,在AI制药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公司不在少数。 这些公司代表了AI制药和相关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力量。它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加速药物研发流程、提高诊断准确性、优化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与此同时,传统药企正在积极通过战略合作和股权投资等方式进入AI制药领域,以提高药物研发效率和成功率。例如: 药明康德投资了包括Insilico Medicine在内的六家AI药物研发公司,这些公司覆盖了药物发现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从靶点发现到临床预测。Insilico Medicine是一家能够将AI技术应用到药物研发各个环节的公司,被评为全球顶尖AI药物发现公司之一。此外,药明康德还与Schrödinger合资成立了Faxian Therapeutics,结合药明康德的先导化合物优化服务和Schrödinger的药物设计软件平台,加速新药发现。这些举措展示了传统药企如何利用AI技术来推动医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赛诺菲与Exscientia达成了合作,Exscientia是一家利用AI技术加速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的公司。通过这种合作,赛诺菲旨在利用Exscientia的AI平台来设计和优化小分子药物,特别是在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此外,赛诺菲还与AI制药公司Atomwise建立了合作关系。Atomwise的AI平台可以快速筛选数百万种化合物,以找到潜在的药物候选分子。这种合作有助于赛诺菲在药物发现阶段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提高研发的成功率。 恒瑞医药与法国Iktos公司达成了合作。Iktos是一家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新药设计平台的公司。通过这次合作,恒瑞医药引进了Iktos的AI新药研发平台,以期加速新药的发现和开发过程。Iktos的MCM(分子生成挑战)技术能够利用AI算法快速生成具有特定属性的新分子,从而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候选化合物。 除此之外,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AI制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在2020年相继推出AI药物研发平台,华为、字节跳动等也利用AI技术积极布局。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AI制药正处于产业化落地的加速期,全球有多个AI制药项目处于临床研究阶段,AI技术在药物发现和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优势日益扩大。 随着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AI制药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政策的有力支持、技术的持续突破、资本的积极涌入、人才的大量汇聚、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化、产业链的日益完善以及创新模式的不断探索,正在共同推动着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 |